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,我完成一期了2天的《4D卓越团队》公益课程分享。30来位来自各界的朋友聚在一起,共同学习了这套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的“世界上最有效的领导力及团队建设体系”(4D体系的的创建者查理语))。课程当中,大家一起非常投入地互动,2天下来,快乐地创造了很多学习成果,大家都觉得很有收获。这2天看到这个班的微信群里大家的互动很多,很多朋友已经在工作当中有了运用啦,比如说有的已经给同事、朋友做了4D测评进行了天生个性解读,有的黄色朋友已经和自己的蓝色上级做了直接沟通,有了很大的收获、能量也更高了,同时还有很多朋友和自己周围的人表达了更多的欣赏和感谢。看到大家这些进展,我甭提有多开心啦!
非常开心是我对这类公益分享课程的感受。这与我给企业客户上的课程的体验会有一些不一样。在给企业学员上的课程当中,开心程度没有这么高,同时有时候我要用“强势”一些的培训师风格去带动学员,所以会更不象“教练”的自己。而在上周末这样的公益分享课程当中,我感觉与大家的联接感比较强。主要的原因,正如我前几天在课程当中说过的,我觉得这个班的学员的学习意愿度非常强。其实不只是这个班,其实自从2012年我第一次做公益分享课程以来,每个班的学员的学习的意愿度都非常强。这是为什么呢?
经过这三年来的观察,总结了一下,我认为这些学员有以上这2个特点:
1、自己决定付出时间、精力和费用来上课。对,他们来上我的公益课程,是要付出一定的费用的。课程是公益的,但不是免费的,这一点是我从一开始就坚持的。在我自己主办以及与合作伙伴共同合作的公益分享课程及讲座中,没有一次是不收费的,而且每次只有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我才开放免费的机会(比如说对某些大学生)。自己要付一些费用,设置了这个小小的门槛,就让最后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朋友们的学习意愿度大大地增加,正是应了那句话:付出了才会更加珍惜。
2、这些公益课程的学员中,有很多是“学习工作者”,比如说培训师、HR、培训经理等,他们都是不断地学习、基础很好的学习者,所以互相激发、分享出来的东西比较深,大家在一起的分享本身就是一种学习,他们当中有一些分享真的也让我学习到一些东西、获得一些启发。这一点特别符合教练的理念:每个人都是非常卓越的。我也特别享受运用教练的方式,让大家互相分享、学习。
我想,以上2个特点,是这类公益分享课程效果更好一些的原因。其中第一个我觉得最重要。只要学员有了很强的意愿度,我想我怎么都能让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收获。咱是教练嘛,仅是启发他们,他们也会有收获的呀,哈哈!
由此转到我要说的重点。前些天我忽然间有一个想法,我想,未来,也许这种低收费、由学员自己付费的学习会成为一种趋势。这里我指的不是学历、考证的那些各种学习,我指的是我所在的这个领域——企业的培训、旨进增加员工的工作能力的那种学习,你懂的。
相信做企业培训的相关人士都会知道这一点,就是企业培训中的学员学习的意愿度总体上来说不是很高,不是很珍惜学习的机会。用一位教练大师的话来说,这些企业的学员就象是“囚徒”一样,是被“指派”来学习的。当然这里边有很多原因,比如说培训项目设计可以更优化、可以更深入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、学员要更理解企业安排培训的目的等等,但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些影响因素。今天要说的,只是直接针对企业学员的学习意愿度的。
我想,未来也许有一天,会发展到,企业员工每个人为自己的学习成长负责,除了每个企业很具有专业性的那些学习如产品培训外,通用性的能力培养如领导力提升、沟通能力等这类学习,将会由员工自己寻找资源完成。具备这些能力的,将会被企业录用;这些能力弱些的,竞争力就差一些,就要自己努力去补上。
未来,也许可以有很多这样的机会,就是大家可以花比较少的钱去学习。比如说现在每天千元以上的课程,只需要几百元就可以了(比如说上周末我的那个课程,每人每天就只要400元,要知道我当时可是花了大价格学习来的呀,现在卖到企业里去,也是比较贵的呀),而且如果打算长期上一些课程的话,还可以以成为会员等方式获得大幅的优惠。粗略地算一下,就拿400元/天来算,1万元的话,每年也可以上25天的课程了,这可是很大的课程量啊,相当的值得呀。
以上我说的,主要是针对企业课程培训这一块。实际上我觉得,未来培训课程这种形式还会有很多变化,单纯的培训课程需求量不一定减少,但从需求的比例上会下降,因为在未来,项目式的长期学习这种形式的比例可能会增加,教练辅导这种形式会增加到各种学习形式当中。教练会帮助学习者把学习收获落地,扩大学习成果。教练的方式会让任何一种内容的学习的效果倍增。
综合上边所说到的,针对目前企业员工通用软能力培训这块,我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3个趋势:1、学习者个人更加负责任、学习成为个人的事情;2、课程提供者的费用会降低;3、项目式的学习会更普及。这3个趋势当中,我觉得第3个是必然的;第2个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课程的传统销售形式会发生转变,学费中的销售费用会大幅下降、让利于学员,同时课程提供者的利润空间却不会下降,我想这个也是必然的;而第1项也会是必然的,同时有一个逐渐转换的过程,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先行者早已出发,未来马上有一些人会跟上应该不是难事。
以上是我个人近期的一点思考,概念上我没有去清晰、严格地界定,也没有力求把观点讲得特别有逻辑,只是希望花一点时间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去抛砖引玉,愿对国内企业学习领域有一些促进。愿大家一起共同努力、共同进步,让每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,让世界更美好!
注:本文版权为陈绰所有,转载需经作者同意。